十三陵/2019首都文博志愿者培训拓展活动
城市
城市 > 正文

十三陵/2019首都文博志愿者培训拓展活动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麓,陵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建筑群,共建13座皇陵、7座妃嫔墓和一座太监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十三陵分为神道和陵宫两大部分。神道是整个陵寝的前导部分,原来专为长陵修建,后来各陵神道都由此分出,因此又称为总神道。整个神道以石牌坊为起点,经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到长陵,全长约7公里。十三座陵墓的陵宫规制大体相同,包括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石五供、明楼、宝城等。“前方后圆”形的平面布局显得既庄重肃穆,中心突出,又带有曲线的动感。长陵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祾恩殿高大巍峨,60根金丝楠木大柱蔚为壮观。定陵地下宫殿于1957年成功发掘,为人们展示了明朝皇帝墓室的结构和布局形式。

明十三陵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明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也记录了明朝文化、艺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本次活动日期为2019年6月29日,活动的内容为“专题讲解:十三陵历史文化”,主讲人:刘少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故宫博物院博士后。现任十三陵特区文化遗产管理中心副主任、明代帝陵研究会副会长,副研究员,社会兼职有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成员。长期从事明史和文化遗产研究,著有《明代军人司法制度》《明代的贪腐与反贪腐》《明昭陵》(合著)《明十三陵志》(合著)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非遗体验:鲁班暗隼造型”鲁班暗榫造型,吸取了我国榫卯结构、益智玩具和木雕艺术三项古老技艺于一身创作而成,榫卯结构是核心。通过组装、拆卸、观察、思考,可开发大脑、灵活手指、放松身心。鲁班暗榫动物造型不仅是益智、娱乐玩具,也是用榫卯结构组合后雕刻而成的工艺品或艺术品。中国人民大学冯乐耘教授,就是鲁班暗榫动物造型的爱好者和传承者。2013年,对榫卯产生浓厚兴趣的黄左星、黄左辰兄弟俩拜冯乐耘为师,跟随他学习榫卯技艺。并开始每周在北京市第七中学授课,让孩子们通过鲁班暗榫玩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责编:cnhan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