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新锐张政:让国宝级建盏全包釉得以新的突破
城市
城市 > 正文

建盏新锐张政:让国宝级建盏全包釉得以新的突破

“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

当900年前这位把建盏比作皇后的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写下这句话时,可能没有想到在后世的今天,建盏受到了如此多人的追捧。

用兔毫建盏烹建溪上好的茶饼,香云缭绕,顿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进入梦乡。

也许许多人认为这句诗是这位画家兼书法家皇帝的艺术夸张,但是在当代,建盏又重新焕发了其新的艺术魅力。

林清玄曾写过一本 《平常茶非常道》 , 在拆解 “ 茶 ” 字时, 林清玄先生说, “ 茶 ” 字的结构,其实就是人生活在草木之间,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而对于 茶器,则与喝茶这件趣事相应成章。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

知堂老人(周作人先生)也在《喝茶》中曾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器具精致,茶愈为之生色”,因此,茶器的选择与安置对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盏无疑就是连接人与茶之间最好的器具。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建盏在宋代盛极一时,但物极必反,元明之后,由于中国饮茶方式的改变和文化趣味的转向,建盏开始衰落,淡出国人的视野,还被称为“最不堪用之物”。究其原因是后人认为宋人品茗玩盏,听琴赏画,导致靖康之耻,把国家都给玩没了,所谓爱之深者必恨之切也。

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中国繁荣昌盛,一片祥和气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也成了人们丰富生活中的一个亮点。茶作为世界三大非酒精类饮料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世界各地都形成了特有的“茶文化”,而作为茶叶文化起源的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茶,品茶,谈论茶,而建盏也借助茶文化的普及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建盏,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地为宋建宁府瓯宁县,又因瓯宁县为建安附属县,故此称为建盏。

但当行家们谈起建盏时,无不惋惜,因为目前的建盏相较于宋代建盏并不完美。

众所周知,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石灰釉特性就是黏性强,在高温中容易流动。露胎,就成了现在建盏被人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哪怕是许多建盏大师也认为理所当然。

但对于艺术的追求并不是每个人都浅尝辄止,张政就是追求极致匠心精神那一个。

张政师从建盏传承人李细妹老师。李细妹老师在建盏行业鼎鼎有名,她是当代建盏拍卖最高记录持有者,早在20年前,她精心烧制的蝴蝶盏就被同样对建盏着迷的日本鉴定为“第四个国宝”。

但张政真正想要重现宋代建盏昔日的光彩,也想作为年轻一代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在做一些新时代的创作把这条龙脉延续下去。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创新作品“臻”,“臻”本意:到、至。隐含的意思却是一种极致。同时他也是对“返璞归真”这个词的高度提炼。本意就是要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张政的爱人亲属都从事建盏行业并颇有建树,而且家中的珍藏也都跟建盏有关,有着建盏热爱的氛围。

张政犹记得当年他第一次去爱人家时,发现一筐一筐老建盏碎片时候的震撼,当他爱人的父亲拿着相对完整的宋朝时遗留下的建盏时,他突然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张政看到一个带有底座的残片,一圈十分规则的聚釉,这是他前所未见的。

“我当时就不知道为什么,一眼就被眼前的东西迷住了,甚至有种恋爱的冲动。”张政如今谈起当时的感动还有些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因为包括张政在内的手艺人一直以来所认识的新老盏都是半釉 露一部分胎,或是带着些许釉泪。可眼前这个碎片完全激起了当时作为一个队建盏嫉妒热爱的艺术家的好奇心。

“我一片一片的观察这些宝贝,一片一片的抚摸 感受它经过岁月沉淀后的纹理触感。”

当时他就在想,“我能不能做到 把盏的底部都施上釉呢?”

亲眼见到了宋代全包釉建盏的张政认为全包釉的建盏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之所以现在的技术上达不到古人的标准,肯定是少了些什么。他隐隐觉得自己如果经过反复的试验,也许也能做出完美的全包釉建盏,达到宋代古人的水准。

凡是成功的人都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当张政将想法告诉许多建盏师傅们的时候,得到的并不是对于他艺术执着的鼓励,而是不解甚至嘲讽。

但是往往,在艺术这条道路上能够走到最后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种疯子精神,打破极限的一种态度。坚持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功底,突破自己认为这一把泥土、这一片黑瓷上的极限。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的张政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这种执着的态度,也让他成为了突破全包釉建盏额第一人。很多人认为张政的做法是瞎胡闹,往往一个新鲜事物的产生势必会给大家带来这种感受。但是他的出现和他的存在就有他的道理。

就当他把自己想法付诸于实际, 在一次又一次试窑的时候,许多同行师傅们都在劝他放弃,不少人虽然没有当面表达,但也都认为他就是在瞎折腾,做出全包釉的建盏对他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张政没有放弃,依旧在一遍遍的尝试。他回忆起来当时的情形,在所有人都不理解的时候,他也有沮丧的时候,但几位朋友以及家人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与信心。

张政的尝试的过程中渐渐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他发现,要做到完美的全包釉建盏,最大的难点就是解决粘窑的问题。

要做到不粘窑是非常困难的,影响成品的因素很多。

这要求作业时必须在的窑炉空间里找到合适的位置,放少数几个建盏,由经验丰富的建盏师精确控制温度、保温时间、还原剂量和频率。甚至在上釉的停止位置、釉的浓稠度,以及在釉桶里停留的时间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跟反复的尝试,真的能够出现哪怕一个建盏,也是可以传世的珍品。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千万次的失败后,张政终于在一次实验中烧出了一个可以跟宋代建盏媲美的全包釉的作品,这一次“臻”的出现是对张政最完美的反馈。

再次见到张政,他正在用自己烧制的全包釉的建盏饮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能让老祖宗们的手艺得以传承而且又有新的生华,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骄傲,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延伸。

张政对记者表示,他对宋代建盏技艺的挖掘还刚开始,也许,传承加创新才是这个时代建盏大师努力的方向。

责编:cnhan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