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画家李凤军等人绘百幅作品,生动讲述新疆人文风物
城市
城市 > 正文

铁岭画家李凤军等人绘百幅作品,生动讲述新疆人文风物

一件缝满296块各种颜色补丁的军大衣、一群像胡杨一样扎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老兵、一面在国境线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一个关于艾青在石河子的故事……这些都出现在李凤军等铁岭市工笔画研究院画家们的画面里,他们正在创作100幅绘画,讲述新疆历史、人物、风土人情、地域风光和军垦文化。这是铁岭市文化援疆的一个缩影。

文化援疆之旅今年9月份,铁岭市委、市政府组织张策、王宏、李凤军等十位工笔画家来到新疆,进行文化援疆活动。其间,举行了展览、笔会、讲座、写生、考察等活动。当画家们来到石河子时,以诗人名字命名的艾青诗歌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军垦文化广场等吸引他们的目光。

著名诗人艾青在石河子生活16年,艾青为石河子播下诗的“火种”,因为有艾青,才有《绿风》诗刊和艾青诗歌馆。张策说,诗人艾青与石河子的不解之缘使得这座城市具有了诗人气质。

画家李凤军说,石河子有“十个一”故事,其中有 “一群老兵的故事”“一份党费证的故事”“一盒药的故事”“一壶水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画家们。李凤军说,最让他感动并为之流泪的是“一群老兵的故事”。老兵为建设新疆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他说,他的画要表现这群老兵。

而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更让画家们了解了兵团军垦历史,博物馆里一件军大衣吸引了他们,上面缝满了296块各种颜色的补丁,这些补丁大大小小、花花绿绿、材质不一。这是八师122团一位普通的军垦战士王德明老人捐给博物馆的,这件军大衣老人穿了许多年,片片补丁都诉说着军垦人艰苦奋斗的故事,诉说着军垦人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片片补丁就是一枚枚军功章,也是对一段峥嵘岁月的纪念。

张策、王宏、林明臣、李桂田、秦焕爽、付艳、贾天浩、李凤军、蒋妍、王卓淑10位画家考察了保存完好的军垦第一连,他们亲眼目睹了老一辈兵团人生活过和战斗过的地方。通过参观考察,画家们为兵团精神所振奋和感动,张策感慨地说,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和新疆的土著文化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独有的军垦文化汇聚在这里,形成多样的风格,体现出新疆文化的多样性。

帮助建立画院目前,铁岭工笔画在国内外影响广泛,各地区的工笔画家纷纷向铁岭看齐,团队精神也是各地学习的榜样。铁岭现有画家400多人,工笔画家占据1/3,进入国展、获奖者70多人。队伍大、实力雄厚,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有专业画院十个,可知群体性的画室十几个,各县(市)区组织完整,形成了自觉的绘画创作群体,促进了文艺的发展和繁荣。

此次李凤军等画家们把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带到新疆,把展览办到新疆——在石河子举办展览,80幅绘画作品,有山水画、花鸟画、黑土风景画、人物画等,突出大气势、大制作、大画卷、大手笔、大情怀,形成了个性化、朴实无华、大气雄浑的审美取向,受到新疆画家的欢迎。

李凤军还在石河子大学为大学生们进行了美术理论和绘画讲座。笔会更是别具一格,一边画一边讲解,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在画家笔下成为生动的画面。付艳说,一幅画有的要创作十几天、几个月甚至一年,画画时要把情感揉进去,使画作有血有肉,只有凭着这种对绘画艺术的执著追求,才能创作出精彩之作。

石河子市现有画家93人,其中国家级美协会员15人,画种为油画、中国画和版画。油画家和版画家居多,而画中国画的画家偏少,写意多于工笔,工笔画在这里没有形成团队性创作群。张策说,铁岭要帮助石河子建立画院,并定期派画家去新疆辅导,石河子的画家也要来铁岭参加培训。

新疆独特的军垦文化、地域文化、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等,都给画家以创作的灵感,李凤军等画家们正在努力创作,这100幅绘画作品要历时一年,完成后,要在新疆等地进行巡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工作更加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新疆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确定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新疆党委、人民政府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构筑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的辉煌成就。

责编:cnhan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